欢迎进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官网!

医院新闻

“疫”路同行 共筑抗疫堡垒

发布时间:2022.11.27 阅读次数:881

字体:

{ 关闭 }

静静地送走了秋天,默默地迎来了冬天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呼和浩特人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。可由一群平凡人筑起的抗疫堡垒却始终如一地坚如磐石,他们用行动谱写的日志温暖有爱。这便是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急诊科的故事。

急诊科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,抢救急危重症的重要场所,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阵地,亦是抗疫第一道防线。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疫情,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医院疫情防控部署,迎难而上,迅速应对,直接进入战时状态。其中不乏双双舍家为业坚守岗位的年轻人,他们既是“战友”,也是“夫妻”,联手冲锋在前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@银山&王璐超

图片

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心身医学科医生银山在接到院里通知,是否可以支援急诊科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。而此时,他的妻子王璐超已经在急诊科一线抗疫多天。面对家中幼小的孩子,他纵有再多不舍,也只是把孩子送到了亲戚家里,便带着行李迅速赶往急诊科。

银山与王璐超虽然工作在同一个科室,住在酒店的同一楼层,但由于闭环管理,不在同一组,所以近在咫尺却未“见过面”。只能偶尔约定一个时间,通过手机视频与孩子进行一次“三人视频”。有时调侃彼此“战友,加油哦”的一句话饱含了多少深情只有他们心里最明了。


@敖日格勒&赵彤

图片

疫情初始,骨伤科医生敖日格勒就被派到社区为居民采集核酸。短短两日疫情疯狂蔓延,敖日格勒的爱人急诊科护士赵彤接到医院通知,全院实行闭环管理,需立刻收拾行李赶往医院。而面对刚满三岁的孩子,她依依不舍地抱了抱,然后把孩子交到了姥姥手里。

敖日格勒在采集核酸的任务结束后,紧接着又到医院急诊科过渡病房支援。而在这时,孩子的姥姥右足外踝骨折,对这一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。但看到自己女儿女婿忙碌在一线的身影,为能让他们无后顾之忧,孩子姥姥拒绝了去医院治疗,而是托社区工作人员帮忙买了药与拐杖,每日忍着剧痛拄着拐杖帮孩子洗衣做饭。敖日格勒与赵彤看到家里如此情景,虽有心痛,但又深感医务人员严重短缺,即使是少一个人,也会加大科室的工作压力,便决心认真守好工作岗位以此回报家人的支持。

图片

急诊科像他们这样的“战友夫妻”还有很多。护士长黄树青在疫情开始至今在急诊科一线坚守60多个日夜。而她身为交警大队队长的爱人更是第一时间奔赴到一线,在高速卡口上连续工作到现在。他们的孩子刚上高一,课业繁重,却懂事地独自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,好让父母安心工作。

急诊科护士璐璐与她的丈夫张斌,一个在急诊科,一个在重症医学科,年幼的孩子也由孩子的姥姥照顾着;急诊科护士张国青,他的妻子也一直工作在黄码医院(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),孩子也由老人帮忙带着;护士苏日图,他的妻子工作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,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托幼儿园老师帮忙照看;护士段建宏,她的爱人作为一名警察,也一直工作在抗疫一线,年仅一岁半的女儿,只能交给孩子的奶奶帮忙照顾。

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战友,如包巴根那主任、王立明主任、董海涛、刘斯日古楞、刘占平、魏国富等这些“六零后”,在急诊科高强度的工作下,仍然不懈地坚持着。而正是因为众多平凡人不留余力的坚持与努力,才让抗疫堡垒坚不可摧,让人们看到战胜疫情的黎明曙光近在眼前。

战友们,待我们披星戴月一起走过这艰难时刻,繁花遍地之时彼此道一声“辛苦啦,有你真好”。(图文/ 赵彤)


  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