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官网!

医院新闻

『健康科普』警惕猝死,知道这些,可以救命!

发布时间:2024.07.10 阅读次数:104

字体:

{ 关闭 }

近日,17岁中国羽毛球单打运动员张志杰,在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中,突然倒地、抽搐,送医后不治身亡。6月中旬我院也曾抢救一位年龄12岁,因运动后猝死的患儿。此事引发了全网关注和医疗圈热议,这几年来,年轻人猝死事件越来越频繁,并且越来越年轻化,小龄化。

那么,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突然猝死?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,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,平均每分钟就约有 1人死于心源性猝死,数据之高令人心痛、唏嘘。

猝死的原因主要分为 3 大类,心源性(占比高到80%);肺源性;脑源性。其实,猝死也是“有迹可循”的,以“心源性猝死”为例,它更“青睐”这些人群:

1.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(家族中尤其是直系亲属有相关病史);

2. 患有各种心脏病或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;

3. 有不良生活方式习惯的人,包括吸烟、酗酒、长期熬夜、过度劳累、饮食结构不合理(如高碳高脂饮食)等。

家族遗传和患有心脏病等常见慢性病的暂且不说,先重点说说“不良生活方式习惯”这点。

2020年4月,《中国急救医学》期刊上刊登过一篇研究《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》。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,发现一半多猝死者,因“太激动”“太劳累”。研究发现,猝死的诱因为情绪激动(26%)、劳累(25%)、血容量改变(8.95%),其次为饮酒、过饱、轻微损伤等。可见,情绪激动(心理压力)+劳累,已经成为猝死者重要的致命“元凶”。所以平时应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心态,注意劳逸结合。

图片



心源性猝死前有哪些“信号”?


“猝死”多数时候都不是突然发生的,猝死前往往或多或少会有先兆症状,只不过大部分人忽略了。也正因如此,猝死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杨进刚表示,在所有猝死的病人中,占比例最大的,实际上是看起来比较正常的人。可见,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正常人,就不在意。

那么,在猝死发生之前,身体是会发出怎样的“求救”信号呢?对于这个问题,有不少权威医生都给出过相关提醒,总结如下:

1. 曾有不明原因的晕厥:尤其在活动中或应激时出现,往往提示有心脏问题。

2. 胸痛、胸闷、胸部不适:尤其是活动、劳累、用力时出现。(包括胸骨后靠正中或偏左侧的位置,或左臂内侧、左侧肩膀的牵拉痛,这些疼痛都要警惕。)

3. 呼吸急促或窒息感:尤其发生在活动、劳累、用力时。

4. 心悸:可能伴随出汗、头晕、恶心等,尤其与活动、劳累、用力等相关。

5. 体检时有心脏杂音。

6. 有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或猝死家族史。

当出现这些“危险信号”时,一定要警惕,尽早去医院检查身体。

图片



遇到他人“猝死”的危机情况,我们如何应对?

很多人不知道,心脏骤停的抢救黄金时间只有 4 分钟(1分钟内抢救成功率大于90%,4分钟内抢救成功率降至50%,超出这个时间,死亡风险极高)。但现实是,从接到急救电话到救护车抵达现场,北京、上海中心城区的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15、12分钟。这也就意味着,一旦发生猝死的危急情况,根本等不到救护车的抢救时间。可见,想要身边的家人、朋友免遭这种危及生命的风险,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,是非常重要的。

学会正确进行CPR(心肺复苏)和使用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,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学!

图片



CPR(心肺复苏)这样做

图片

图片



AED(自动体外除颤)这样做


图片

图片

国内很多大城市人流量较大的场所,均配置有AED。AED主要分布在:大型机场、高铁站、地铁站、会议中心/体育场。

图片

大家记住!!!如没有条件进行人工呼吸或现场没有AED,持续进行心脏按压,同样有效。

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,将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机会。


  相关新闻